教育引领 共赢未来丨普洱学院举办澜湄论坛等系列学术活动深化国际合作

作者:普院融媒 文/图 时间:2025-10-27

10月24日至26日,普洱学院以2025年“民相亲·教育行”系列活动为载体,串联第五届澜湄教育合作(普洱)论坛、2025南亚东南亚大学生艺术展演、2025南亚东南亚清洁能源与绿色发展国际研讨会、2025景迈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国际研讨会,构建“论坛+展演+科研”的立体交流矩阵。来自中国、老挝、泰国、缅甸、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美国、匈牙利等国家的200余名高校校长、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齐聚普洱学院,在思想碰撞与文化交融中,形成“教育合作—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的联动发展格局。


 

IMG_0195


   

艺教相融,文明互鉴筑牢民心根基

作为活动序幕,南亚东南亚大学生艺术展演于10月24日晚率先登场。来自19所高校的24个国家的学子以合唱、舞蹈、朗诵为媒,展现各国人文特色。缅甸驻昆总领事馆商务领事良享萌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展演让中缅及澜湄青年以舞传情、以歌会友,生动诠释了‘澜湄一家亲’的深厚情谊。”普洱学院留学生演绎的舞蹈《湄公河畔》,以肢体语言勾勒澜沧江-湄公河的蜿蜒奔流,用艺术诠释流域文明共生共荣。这种“文化浸润式”培养正是学校留学生教育特色——目前学校累计培养澜湄国家留学生1800人,2024年在校全日制老挝本科留学生占比达95%。学校毕业生中85%选择留滇就业,成为边疆建设与民心相通的生力军。


 

IMG_6419


聚智聚力,多维论坛擘画合作蓝图

澜湄教育合作论坛上,“澜湄创新走廊科创中心”“老挝语言文化中心”等3个国际交流平台正式揭牌,普洱学院与碧武里皇家大学、印度尼西亚达国基金会等6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涵盖师生互访、科研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共建等领域。主旨演讲环节,9位中外嘉宾围绕推进RCEP国际教育合作区建设,结合区域教育发展热点,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教育合作、科教融汇、产教赋能、人才培育体系创新等议题作主旨演讲,为澜湄教育合作提供务实路径与创新思路。趁论坛东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与普洱学院进行了友好交流,在合作19年基础上,双方进一步就深化教育交流、科研合作及第六届澜湄教育合作论坛举办等达成初步共识。平行举办的2025南亚东南亚清洁能源与绿色发展国际研讨会聚焦“茶咖产业绿色转型”,“澜湄数字茶咖国际数据交易首港”揭牌,为跨境农业资源共享搭建数据平台。


 

IMG_6522

景迈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则凸显“在地性”研究优势,小约翰·柯布院士工作站的外国专家频频点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改善全球生态环境作出的巨大贡献,与普洱学院专家团队携手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普洱学院与澜湄流域国家相关高校、机构搭建了云南省中马特色农产品质量监测评估国际联合实验室等3个省级国际联合创新平台,为澜湄流域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产教协同,科研育人反哺区域发展

“青年学生可以在助力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景迈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上怎么做?”在小约翰·柯布院士工作站专家见面会上,普洱学院学生向外国专家团队提出问题。这种与“大咖”“零距离”对话如今已成普洱学院常态——通过论坛搭建的平台,普洱学院“普洱茶现代产业学院”聘请刘仲华院士团队,形成“课堂+茶厂”育人链,40%毕业生扎根普洱茶产业。


 

IMG_0949

通过国际化论坛搭建的平台,普洱学院以茶树种质资源与数字化保护国际联合研究平台为载体,开展技术攻关和产业技能培训,举办茶产业国际培训班,培养南亚东南亚技术骨干100余名。

从单一论坛到多元学术矩阵,从校际合作到产业链协同,此次系列活动的举办,不仅是普洱学院国际化办学定位的生动实践,更彰显了普洱学院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的主动作为,为澜湄流域教育协同创新与文化互鉴写下生动注脚。


 

版权所有 © 普洱学院 |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学苑路6号 | 邮编:665000 |  技术支持:普洱学院信息中心